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

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新闻热点 / 正文

所有的水都会相逢:《北上》主创走进华东师大共话文学与光影

2025年04月24日 学术文化 校园

《北上》主创走进华东师大共话文学与光影

  文学的长河与光影的波涛在此交汇。4月23日,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迎来了一场跨越文本与影像的对话。数百名现场观众与《北上》电视剧主创团队、青年学者、文学大家共聚一堂,2小时的思想激荡、多平台云端直播联动……

  此刻,让我们溯流而上,重现这场文学与光影交织的精神盛宴。


· 文学与光影的仪式交响


  活动伊始,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中文系主任罗岗教授发言,宣布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新一季的经典阅读季活动启幕。

  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健以《所有的水都会相逢》为题致辞。面对数智时代阅读载体的多元化,他呼吁读者“像水一样融入与沉淀”——既拥抱影视、有声书等新形式,又需在碎片化浪潮中坚守深度思考,于数字洪流中守护值得传承的阅读品质。作家、学者与观众共聚樱桃河畔,以书为舟,共寻经典如何跨越时空,在当代焕发新生。他勉励大家以书为舟,以读为桨,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创新,在阅读中成长,为时代发展贡献力量。

  在激动人心的倒数声中,本次活动嘉宾携手触摸LED启动球,随着球体表面亮起蓝色波纹,“经典阅读:从文本到光影”启动仪式顺利举行。现场掌声雷动,活动在书香与影像交织中正式启航,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

  仪式结束后,电视剧《北上》总导演姚晓峰向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校方代表吴健赠送了《北上》特别签名本,双方合影留念,书籍扉页的墨香与樱桃河畔的书香交织,为校园再添一抹文化温度。

总导演姚晓峰向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赠送《北上》特别签名本


· 荐读:文本的深度解码


  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中文系教授倪文尖主持了《北上》小说及其影视改编荐读环节,他表示书香社会的建设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希望今天的活动能够加深大家对《北上》文本内容的认识,激发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的思考。

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中文系教授倪文尖主持《北上》小说及其影视改编荐读环节

  小说《北上》作者徐则臣通过视频送来云端寄语,他高度肯定电视剧主创团队的改编创作,表示文学与影视虽遵循不同的艺术逻辑,但希望观众能够通过“互文式阅读”更深刻地感知大运河承载的历史厚度与文化韧性。

  “这条河既流淌在中华大地的血脉中,也深植于中国人的精神基因,成为我们认识自我与世界的密码。”他呼吁观众在追剧时重读原著,碰撞出更深感悟,在运河的故事里聆听历史的回响,遇见更好的自己。

  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中文系系主任、教授罗岗在发言中解析《北上》影视化改编的创新逻辑,指出近年长篇小说的成功改编往往不拘泥于原作内容,而是“别开生面”。他提到,剧版《北上》将焦点从个体叙事转向运河“黄金水道”的宏大背景,以运河命运隐喻传统中国在现代化浪潮中的挣扎与嬗变。剧中,传统与现代的纠葛被嵌入一代人的成长史,赋予历史命题以鲜活的人性温度。尤为独特的是,主创将21世纪作为“怀旧对象”整体观照,既追溯过往,又呈现面向未来的叙事张力。罗岗教授强调,这种改编“为小说注入第二次生命”,通过影视语言重塑了原著的艺术形态。

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中文系系主任、教授罗岗发言

  电视剧《北上》编剧赵冬苓同样通过视频与观众们见面,她坦言,《北上》剧本创作过程引发了她的两点思考:一是如何处理原著与影视化的关系,二是“作者的野心究竟该有多大”。她选择在尊重文学内核的基础上重新树立叙事脉络,电视剧在故事层面与原著差异较大,她期待观众对此发表看法。同时,她认为这一次改编本身体现了她的创作野心,但剧中庞杂的人物关系网和时空跨度并非野心肆意扩张的结果,最终仍要服务于故事的温度。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罗萌发言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罗萌由“纽带、流动、相逢”三个关键词切入剧集,聚焦时代叙事。剧中,“纽带”突破血缘桎梏,以超家庭的情感联结展现几户邻里的命运共同体,塑造了“双向奔赴”的健康代际关系——长辈牵挂后代,年轻人引领父辈,串联起过去与未来的生命意志;“流动”则紧扣运河的宿命与时代更迭:船老大含泪告别旧航运,儿女如水流向城市,在物流与人际的瞬息万变中直面时代浪潮。“相逢”不仅是百年后后代重聚的宿缘,更是普通人与历史洪流的共振。从漕运废止到运河申遗,剧中人随大事件浮沉,个体心跳与时代脉搏同频。

《北上》小说及其影视改编荐读环节现场


· 对谈:艺术与思想的激流


  此次活动特别邀请电视剧《北上》主创团队导演姚晓峰,领衔主演欧豪、李宛妲,特别主演胡军,特邀主演王学圻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作家毛尖就《北上》所呈现的运河家族故事,共话大河记忆与时代变迁,探讨传统与现代如何在剧中交织,个体命运如何随时代洪流奔涌。

  对谈环节伊始,主持人毛尖特别邀请著名演员王学圻朗读小说《北上》经典段落。王学圻以深沉嗓音演绎船工与河流的厚重羁绊,引得全场掌声久久不息。

著名演员王学圻朗读小说《北上》经典段落

  总导演姚晓峰在对谈中分享创作心路。谈及选择《北上》的初衷,他坦言源于对文学的热爱。他自称初次阅读《北上》时便被其厚重感击中,“它恰好承载了我对时代叙事的渴望”。他透露自己曾经想打造一部“鸿篇巨制”,但最终选择将视角从历史长河收束至21世纪以来的二十年,反而更清晰地触摸到了现实的温度。被问及最得意的设计,他着重提到对演员长镜头的运用,“每一帧都经过深思熟虑,能够让表演如运河水流般自然流淌”。对于还想要调整的部分,他希望能够通过复原一代人的公共生活细节,让故事更加深深扎根于时代的土壤。“野心终要回归真诚”,姚晓峰总结道。

总导演姚晓峰在对谈中分享创作心路

  特邀主演王学圻分享了表演感悟。被问及“作为运河三代人中的第一代,您的精气神是如何养成的”,他笑称“老了就稳”,将自己比作船底的“压舱石”。他还特别提到剧组中青年演员的敬业精神,认为他们敢于为角色颠覆形象,这份纯粹值得学习。谈及“运河一代”的关键词,王学圻以“大杂院的烟火气”作答。他坦言对剧中邻里关系的演绎充满共鸣,这种彼此扶持的温情,是独属于那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特邀主演王学圻

  特别主演胡军谈到了其饰演角色谢天成的突破性表达。他回忆,这一角色最不同于以往之处在于需要“直面失败感”——从初登场时的意气风发,到被时代洪流碾压后的颓唐,“我首次挑战了‘窝囊废’这条赛道。”尽管剧版与原著情节存在差异,胡军认为剧版改编保留了文学性的要素,让人物更具有时代性的意义。被问到谢天成是否映射文化乡愁或是“必须告别的年代”,胡军表示饰演这类被时代淘汰的人物同时也是演员必须打破表演惯性的挑战,需要以笨拙和无力感来传递时代的阵痛。

特别主演胡军

  领衔主演欧豪分享了在剧中出演谢天成之子的复杂体验,认为既是享受也是挑战。“军哥在片场上是主心骨,我从他那里学习到很多,但和他演对手戏同样充满压力。”他也表示很向往自己饰演的谢望和身上“有情有义,头脑清醒”的品格。对于戏中角色巨大的年龄跨度,欧豪坦言:“我们都处在同一个时代底色中,校园戏的亲切感来自于大家共有的青春记忆。”对于片尾的“童话”式处理,他解读道:“成长过程中难免走弯路,但成熟之后都会回到情感的归宿。”他还寄语台下青年观众:“要珍惜友情,珍惜缘分,勇敢追梦,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领衔主演欧豪

  领衔主演李宛妲分享了她与角色的深度对话。被问及戏中频繁流泪的桥段,她解释道:“我本身并不是很爱哭的人,可能是接到了运河的水气吧,每一场戏我都掏空了自己,用尽了情感和能量。”对于剧中人物面临的人生抉择,她认为运河边的人更加流动多变,只有不断变化才能不断成长,接受命运的无常。她用“双向奔赴”定义与角色马思艺的关系:“她是没有悲剧性的激情就无法活下去的角色,人物需要这样的多面性,我们之间是互相成就,互相救赎。”她还透露,为了拉近与角色之间的距离,她曾将私人日记的片段融入角色小传。这番剖白让现场观众窥见了年轻演员的努力与激情。

领衔主演李宛妲

  对谈过程中,毛尖老师还特别邀请欧豪和李宛妲即兴清唱电视剧配乐片段,引发全场喝彩;胡军也应邀现场演绎剧中眼神戏,现场掌声如潮,将气氛推向高潮。

  在观众互动环节,《北上》主创团队直面观众犀利提问。

  谈及开篇震撼长镜头的设计,导演姚晓峰分享创作历程:“平地起高楼”的实景建设能够最大限度释放剧组和观众对运河百年时空层叠的想象。

  王学圻被问及角色对运河文化传承的启示时,以戏里戏外双重视角回应,认为都具有传承历史的责任。

  胡军剖析剧中“缓慢崩塌的角色”更可能的命运时直言:“他可能不会再回到河上,而是跟随时代,进入命运新的阶段。”而对于现场观众“如何应对人生困境”的提问,他给出硬核回答:“要学会转移和释放压力,不能钻牛角尖。”

  欧豪对比自身和角色的“折腾”经历,坦言他个人比角色更幸运,在自己“北上”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支持和帮助;李宛妲则动情回应与家乡的情感连接,表示自己通过这部戏重新面对了曾经不敢面对的情感。

  对谈的最后,毛尖老师化身“灵魂拷问官”,向主创团队抛出连串快问快答,嘉宾们机智又不失幽默的回答让活动现场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 余韵:未尽的航程


  当最后一位观众恋恋不舍地离去,大零号湾的玻璃幕墙上正投影着运河的粼粼波光。“所有的解读都是重逢”——这场文学与光影的相遇,终将在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年轻心灵的河床上,激起永恒的回响。

  此次活动由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党委宣传部、学生(研究生)工作部、中国语言文学系、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主办;由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远读批评中心、图书馆联合承办。



来源|党委宣传部、学生(研究生)工作部、中国语言文学系、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文|周晗琪 编辑|吕安琪、张新烨 编审|郭文君